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大地工程處始於107年委託國立嘉義大學,針對士林區大崙頭山林地示範區森林設置永久樣區,及利用紅外線照相機調查動物,持續了解林地生態概況與變化,並研擬經營管理作業方法,進行初步營造,盼作為未來臺北市林相更新撫育及林地經營管理之參考資料。
  此一示範區之林地約26公頃,過去曾進行相思樹、柳杉、檸檬桉、油桐等樹種之造林,亦有栽植經濟果樹或竹林,後因缺乏撫育多已淪為次生林,部分林木老熟亦未加以應用因此擇定本林地分年辦理林相改良工作,將老熟造林木及擴張之竹林進行輔助天然更新與豐增補植。
  早年建設局即規劃此區為臺北小溪頭遊憩區,目前亦有許多民眾至此進行健行踏青等休閒活動,因此除林相改良工作外,亦希望加強此區域之景觀及規劃更貼近民眾之戶外活動場域,並串聯鄰近之環教及遊憩場域,以達到森林保育防災、景觀、教育遊憩及資源永續利用等多重效益。

輔助天然更新

(Assisted / Accelerated Natural Regeneration, ANR)

  輔助天然更新是維持森林生態系的基本過程,也是永續森林管理系統的關鍵之一,主要的林木更新方式有苗木出栽、種子直播及天然更新。而輔助天然更新是利用移除或降低自然更新的阻礙(如土壤退化、雜草競爭、重複性干擾),藉此促進自然演替過程的森林復育方法。
  與慣用的植樹造林方法相比較,輔助天然更新少了苗木繁殖、培育、出栽之成本,因此造林成本減少將近2/3,但需要更高的技術和更多的生態資訊投入,像是現場鑑識苗木能力、瞭解各類苗木之環境需求,或是符合當地環境的維護技能等。

 

|實施ANR之基本步驟|
(1) 標定更新的苗木
(2) 疏開更新苗木周邊
(3) 抑制雜草
(4) 保護以免除干擾
(5) 維護與豐增補植
標定原生苗木及書開標定苗木周邊
標定原有原生苗木
疏開標定苗木周邊

豐增補植

(Enrichmentplanting) 
  豐增補植的英文enrichment,意義在於藉由加入某些植物種類來改善森林之品質並使其更豐富,簡單說即是在冠層孔隙或沿著整地條帶中種植目標物種,森林經營者可藉此增加次生林中商業重要木材物種的數量,也可新增原本無法拓殖、更新或是受威脅的脆弱物種來改善林地的生物多樣性。
  豐增補植的對象可以包含不同的樹種,藉由種植在商業上、社會上、生態上有利用的樹種來提升次生林之價值,因此在近年已被成功應用於世界各地,其最重要的關鍵包括補植樹種之選擇、上層林冠之樹種特性與鬰閉度、林下微生育地之環境等因素,若未能充分掌握這些關鍵因素時,豐增補植有失敗的可能。

森林孔隙地補植苗木


植物調查

  2018年至今於大崙頭山示範區內設置植物永久樣區,用於監測經過撫育之變化,以及記錄示範區內植物種類作為臺北市原生植物復育基礎資料;大崙頭山區域為低海拔丘陵地,上層多以紅楠、山紅柿、大明橘、光葉柃木與相思樹等喬木為優勢樹種,下層地被植物常見之物種為燈稱花、鬼桫欏、烏來月桃、山月桃仔等,多為全島低海拔地區常見之植物種類。
烏來月桃果實合併永久樣區調查
烏來月桃果實
植物永久樣區調查
 

動物調查

  2018年至2019年利用紅外線自動相機調查野生動物,捕捉到的動物身影為臺灣淺山地區常見物種,如赤腹松鼠、臺灣獼猴、臺灣山羌、鼬獾、白鼻心、臺灣野豬等,而臺灣北部地區較為常見之麝香貓也是熟客,其中又以麝香貓、鼬獾、白鼻心與臺灣山羌最為常見。
  紅外線自動相機也有記錄到鳥類,在大崙頭山示範區內可觀察到臺灣竹雞、珠頸斑鳩、翠翼鳩與虎斑地鶇等鳥類於森林中覓食;晚上則可觀察到領角鴞飛入森林內尋找食物。

培育後增加了麝香貓、鼬獾
麝香貓
鼬獾
培育後增加白鼻心、台灣山羌
白鼻心
臺灣山羌

未來願景

永續林木區
培育具永續性的高經濟價值林木產品,以臺灣肖楠、烏心石及黃連木為永續林木區之目標樹種。 永續林木區-營造前後
原生植物區
以具有當地特色或代表性,且可作為解說教育、民俗用途、環境特色代表性之種類為主,包含豬腳楠、大葉楠等。 原生植物區-營造前後
四季景觀區
營造具四季變化、景觀美質之森林,主要目標樹種為楓香、苦楝、山櫻花等。 四季景觀區-營造前後
誘蝶賞花區
此區域多種植蝴蝶食草和蜜源植物,且可賞花觀果之植物,包含山櫻花、烏來月桃、金銀花及山黃梔等。 誘蝶賞花區步道營造前後 誘蝶賞花區馬路營造前後
為了改善原有山林的鬱閉空間,並加以利用臺北市森林資源,大崙頭山之管理營造可劃分為三大基本目標,分別為環境公益效能、景觀遊憩療癒以及木材經濟生產期望此輔助林木的方式可使本區森林更健康,並能有效發揮多元服務效益,使森林真正達到永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