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109年度創意提案競賽-創新獎-坡地潛在崩塌快篩,坡地管理新作為
大地處自成立後持續辦理臺北市山坡地高風險災害區位的調查、巡勘及監測工作,受限於經費,僅能於特定區域進行,包含中央地質調查所公告之1,274處「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含396處涉及順向坡)、19處列管邊坡、50條土石流潛勢溪流、24處老舊聚落及53處礦渣地等。惟各敏感性邊坡均為點狀、零星分布,無法全面性瞭解是否有潛在滑移可能性,且經統計臺北市48年至108年之歷史邊坡災害資料,累計發生崩塌共1,242處,位於「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內之災害僅107處,占全發生事件的8.6%,說明仍有多數災害發生在非地質敏感區位之山坡地。鑑此,大地處發展一套能快速有效篩選潛在高風險山坡地的方式,針對發現有缺失徵兆立即改善,可有效預防坡地災害。 針對臺北市邊坡災害多為小範圍,且多屬淺層崩塌的特性,大地處創新研發專屬臺北市的山坡地崩塌潛勢分析的快篩技術,針對都會區山坡地特性及需求,除現行調查方法外,導入衛星 DInSAR 技術分析地表變形瞭解潛在崩塌可能性,以遙感探測方法針對大範圍邊坡進行多時序調查及分析,獲得全面性的地表變形趨勢,進而預警並降低損失。透過差分干涉合成孔徑雷達分析成果圖及連續式變形資料圖可以確認崩塌頭部或崩塌界線及可能促發時間,若未來運用得宜,可進行早期預警及時因應。以 DInSAR 分析的成果能更確立變動範圍及變形速率,對於地形變化的探測可達到毫米等級,可在多數邊坡活動初期就發現其變異,對於發現潛在的滑動邊坡頗有助益。 目前本案第一階段已獲得初步成果,且已發表於專業期刊,後續預計增加試驗區域,逐步檢討驗證,完成臺北市創新專屬預警機制及坡地潛在崩塌快篩模式,相信未來進行工程或防災監測的應用時,能提供更精準且全面的資訊參考。